京郊农业休闲游热度不减。数据显示,国庆期间,北京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398.3万人次,同比增长4.4%;营业收入60480.7万元,同比增长12.1%。依托北京特色农业资源,精品乡村民宿、采摘休闲线路广受欢迎。

京郊休闲农业游的强大吸引力正源自于其农业价值的释放。数据显示,“大城市小农业”的北京,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0.3%。但这0.3%中,间接价值成为含金量极高的“附加值”。在2021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近4000亿元的价值构成中,除农产品价值外,间接价值几乎占到了总价值的90%。专家表示,北京农业虽占GDP比例较小,但是其释放效果可观,发展潜力巨大。

乡村文旅为都市生活添色

在北京市休闲农业“十百千万”畅游行动实施带动下,京郊环城游憩带逐渐落成,成为城市游客的“网红”打卡地。京郊农村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逐渐显现。

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2520.2万人次;2021年,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.4%。

“京郊休闲农业、科普农业特征凸显,疫情影响下,短途旅行更受青睐,市民郊区游的意愿更强,为京郊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客流。”区域经济专家、科创中国高丞乡创服务团团长孙文华表示。

聚焦京郊各区,“农文旅”结合的旅游产业各具特色,打响了文旅名片,带动价值转化。

位于延庆镇唐家堡村的北京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很好的范例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此地以精品葡萄采摘为园区特色,已成为集观光、采摘、休闲、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区。被评为“北京市休闲农业三星级园区”,成为市民打卡好去处。

与此同时,怀柔区休闲农业发展正旺。怀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怀柔区还将推进休闲农业“十百千万”畅游行动,继续打造长城风情精品线路九渡河段,建设怀北河防口村、北房镇大周各庄村等美丽休闲乡村,在“生态+农业+民宿”上谋发展。

日前,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朱莉表示,北京已连续15年发展景观农业,千余品种景观作物遍布京郊,实现三季有景、四季覆盖。景观农业从过去单纯的景观营造,逐步发展为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全方位融合。市民来到京郊,不再单纯为了观光,而是将农事体验、科普学习、农耕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融入其中,在乡间寻找浓浓的乡愁。

特色农产品为城市增味

京郊不仅成为都市休闲旅游好选择,其特色农产品也逐渐打响品牌,成为市民餐桌上的“尖货”。孙文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:“北京都市农业依托于北京的人口规模,潜在的消费力和消费市场,其业态更加灵活,经济性特征明显。不少品牌成为特色,激发出城市消费潜力。”

怀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:“怀柔区已创建4个家庭农场示范乡镇、30个示范家庭农场,在巩固‘怀柔板栗’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,培育了白梨、珍珠桃、尜尜枣等特色农产品20余个,种植面积达10897亩。” 特色农产品为乡村带来“致富路”。

近期,北京延怀河谷葡萄、平谷佛见喜梨、大兴金把黄鸭梨、延庆国光苹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陆续成熟上市,在蔬菜种植大棚里,小白菜、番茄等新鲜蔬菜也即将来到北京市民的餐桌。

“我在国庆期间就买来很多怀柔板栗、平谷大桃礼盒送给家人。”北京市民范女士表示。现在京郊有很多优质蔬果直供基地,京郊菜园子、果园离得近,蔬果非常新鲜、口味好而且很有特色,受到不少市民青睐。

此外,延庆区四海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带动菊花和中药材为特色,创自有“四季花海花语”品牌,“京水源”注册商标,不仅成为京张优质农产品,更通过自建商城销往全国各地。“京郊农产品不仅满足北京需要,而且利用资源优势走出北京,在全国各地‘开花结果’。真正实现‘大城市带动大京郊,大京郊服务大城市’。”洪涛表示。

“除了惹人垂涎的亮眼农产品,京郊农业对于北京还有拾遗补缺性质,在关键时期,表现在疫情期,也表现在价格波动期,京郊农业仍有巨大高光影响力。”洪涛表示,不少农企已成为北京市政府蔬菜应急储备单位。

让农业新业态融入城市

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城市功能跃升,农业逐渐转向农产品应急保障功能、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已是趋势。

目前,都市农业方面做得较好的当属新加坡。新加坡的“都市农场”有6个农业科技园,大量科技专业人员参与其组建和管理。“北京也可发挥出京郊农业的科技功能、社会教育与科普功能。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体验的同时,让大城市能量带动京郊种业、产业、业态创新。” 中国文旅创新创业智库丛书总编张德欣表示。

张德欣认为:“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北京市民‘菜篮子’添了新味,也为农业科研转化服务,同时农业新技术、农业附加品牌也将通过北京的资源、技术优势进行宣传与推广,让京郊农产名片打到更大平台。”

“京郊现代农业发展受到地域的限制,且受北京城市定位影响大。”洪涛直言,北京现代农业在发展中还需立足北京发展规划,探索北京特点及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优势和特点。

在城乡深度融合下,要放大“大城市”市场优势和“大京郊”空间优势,统筹城乡产业、技术、资金、信息等资源,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。“北京都市农业不仅是在农村的农业,更应该有融于城市生活新业态,如都市建筑低碳方面,可以有‘绿色植物墙’,可以有屋顶的菜园。又如可以用于生活点缀的插花艺术、盆景艺术等。”孙文华认为。

“在发展中也应注意保护和开发并重。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,设立生态专项资金予以扶持,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。”张德欣表示。未来智慧农业创意园也将是趋势。

在北京“大京郊小城区”格局下,“大城市带动大京郊,大京郊服务大城市”成为主流。北京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势头正劲。

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实习记者 郝彦 【编辑:吴家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