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AIDE| 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的价值核心是“人”-人工智能 ——鼎点娱乐
2021年无疑是教育 大年 。 据统计,截至2021年11月,有25个国家级教育管理办法、6个国家级法律法规出台,除了 双减 政策之外,还涉及:美育、体质健康、睡眠管理、近视防控、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。
中国教育,正在拨开各种比拼的热闹、焦虑的表象,回归 育人 本质。
从 有学上 到 上好学 ,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核心价值回归?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(2021 AIDE)上,百余位专家和一线教育人的讨论,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示。
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的内在逻辑是什么?
12月16日-18日, AI+教育 共创共生 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(2021 AIDE)在北京举行。经教育部批准,本届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央电化教育馆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,大会以线上+线下的形式呈现,累计观看人次约2900万人次。
元宇宙 盛行的今天, 人工智能 早不再是新词。
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说: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系统性、多方面、多层次的。从需求层面看,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,将直接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形态,并催生新的产业,必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,并进而倒逼教育改革。从供给层面看,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,将使得教育的机会更加多样、内容更加丰富、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、获得的途径更加便捷。
也就是说:一方面,社会各领域都正在受人工智能影响,我们的教育要从培养传统世界的孩子到培养智能世界的孩子;另一方面,人工智能让教育本身发生改变。
他预测: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,人工智能是影响未来教育形态的最大变数。 而且,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将不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,必将逐步深入到观念和制度层面。
在教育场景中,人工智能、互联网等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,实现了 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 。
这为 高质量教育 提供了解题思路。
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发展?
中国的教育 新基建 ,已取得不错的成绩。目前,全国中小学(含教学点)联网率达到100%,出口带宽达到100兆的学校占99.9%,99.5%的中小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。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,去年疫情期间紧急建设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,免费提供全面覆盖各年级、各学科的8000多节数字课程教学资源和1000多节专题教育资源,至今累计浏览次数达59亿。
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让这些基础设施更好地运转起来?真正为 高质量教育 服务。
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提出了四点: 需求牵引、应用为王;统分结合、共建共享;育人为本、质量至上;集成创新、迭代发展。
具体到和师生、家长息息相关的方面,有:学生自主学习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、边远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、教师专业成长、家校协同育人、应急状态停课不停学等。目前,作业、课后服务等也是人工智能需要重点发力的点。
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提出了 双减背景下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。具体来说,有三个方面: 人工智能助力过程化评价 、 人工智能支持教与学 、 人工智能赋能环境 。
教育评价是指挥棒。以人工智能助力过程化评价,可对学生能力进行全过程考察,以评促学,同时以评促教,改变 唯分数 倾向。过程性评价中有个关键词是 伴随式数据 ,包含学生作业、考试、课堂练习等数据,这些数据都上传到系统中,再通过智能化模型对其进行数据分析,结果实时提供给老师、学生,提升教与学的效率,形成闭环。
教与学的过程是基础。目前的教育改革,要求教学以知识点为导向转向以问题为导向。比如,科大讯飞智慧课堂、大数据精准教学、个性化学习手册等产品的应用,可以实现:课前,学生预习、反馈重难点,老师根据反馈备课;课中,多种互动形式照顾到每个学生,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;课后,帮助老师智能批改作业和试卷。过程性数据组合到一起,生成每个学生的知识图谱,再根据知识图谱推荐个性化作业和微课视频。
环境是赖以生存的场所。相对以往的教学,现在的教学要融合各种终端、线下、线上,跨越时间,在三维立体式空间展开 事实上是更加复杂了。如何化繁为简,充分利用三维立体空间的优势?科大讯飞的解题思路是,以人工智能赋能环境。三维空间的联动关键是资源和数据,科大讯飞依托智能化技术、教育大数据和优质教育资源,组建了教育超脑。
在笔者看来,这有点像 教育元宇宙 。
在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 的具体方法上,17个分论坛、百余位专家和一线教育者都在火热讨论,涉及脑科学、智能化教学、教育质量监测、教学评价、区域治理、学校实践等多个议题。
AI+教育 的价值核心是 人
一系列教育改革,帮助教育科技从业者厘清价值与工具的关系,回归 育人 本质。AIDE进行到第四年, 人 的力量越来越凸显。
一方面是:从个体角度来说,大家更重视用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,让每个人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;从国家层面来说, 三全育人 和 五育并举 再次被明确和强调。
另一方面,专家学者们开始跳出科技看 教育+科技 。比如,今年,大会请来了清华大学前副校长、校务委员会副主任、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。他在《网络社会中自我认同的风险》的主题报告中提出: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自我认同 ,以及帮助和指导人们回答 我是谁 的问题。 他说,网络社会不是简单地拓展了物理空间,更多的是拓展了思维空间,思维空间很重要的载体就是一个虚拟社会、虚拟空间 这就是 网络社会 。
人的自我认识的冲突和矛盾在 网络社会 达到顶峰。如何通过某种制度或技术的力量,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有机结合起来,建立新的自我认同的机制、重构教育活动的连续性?谢维和认为,这是现代社会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。
对于谢维和的问题,北京师范大学校长、教授董奇的报告或许是答案的一部分。董奇教授分享了国家2030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重大科技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 探索脑智发育规律,揭示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与防治的科学原理和方法。通过绘制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图谱、解析儿童青少年脑结构和功能发育规律及个体分化机制等等方式,构建中国特色学生心理健康公共服务体系,全面服务于每一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。
教育家陶行知曾说: 人像树木一样,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,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,应当是:立脚点上求平等,于出头处谋自由。 当潮水退去,真正为教育本质服务的,才是真正有价值的。